提高新用户留存,就能提高全体留存用户的留存,也会避免获客成本的浪费。
假设有两个渠道获取用户,每天带来的新增用户都是1W。渠道1的次日留存是40%,那么第二天还在活跃的用户就剩4K;渠道2的次日留存是30%,第二天还在活跃的就剩3K。
面积巨细的决定性要素,便是次日留存。所以,次留很重要,决定某个渠道的全体活跃用户量。
除此之外,从成本角度来讲,次留数据的高低,也决定了次留成本的差异。如果次留本能做到50%,但你只做到10%,次留成本相差有80元/个,这就是浪费的那部分成本。
首先,精细化运营是找到和分析用户的来源,将决策环节前置,我们可以获得不同来源用户的不同特征。
比如:信息流渠道,可以按照固定人群去做定向投放,在圈定用户的同时,也能获得人群的属性。这样就可以针对这部分群体,做对应的留存策略。女性+一二线城市+兴趣点的用户,推荐什么内容或商品转化好,都是可以有目的的尝试。
其次,也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,去做精细化用户运营。被某类活动激励后的用户,就可以认为这类用户的需求。
比如:一个书+电影+音乐的活动,有部分用户只参与了读书那部分,就可以认为这部分用户的兴趣是书。回到客户端后,就可以定向推荐书相关的内容或商品。
再比如:一个红包类的活动把一批用户拉进来了,可以认为这部分用户都是逐利的。回到客户端后,就可以再推送逐利类的活动,引导用户继续留存。
要提升产品启动到关键行为的转化率,就要把每一步都列出来,看转化率有哪些可以提升空间。
举例:今日头条和手机百度这样的大流量产品,为什么没有收集用户兴趣点的环节?因为让用户填写兴趣点,推荐就可以更精准。如下图左边2个页面截图,就在收集兴趣点;而右边UC和喜马拉雅,就把收集兴趣点的入口缩小,点击可以设置,也可以忽略,不占页面位置。
从逻辑上来讲,产品多一步操作,就会多一次流失。只是要衡量多这一步的收益,与流失之间,哪个更值得。从今日头条的情况来看,收集兴趣点这件事肯定是负向的。
这只是一个案例,是新用户从启动到关键行为转化的一步,只有都拆解出来看,才知道问题是否存在。
通过活动激励,引导新用户产生关键行为,从而留存。
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,要拿出最优质的服务或商品,抓住最重要的这次机会去留存这批用户。就像开饭馆的例子,客人第一次来吃饭,得拿出最好的饭菜水平,让客人满意,才会有第二次消费。
我想,饭店的菜单里会把特色菜放在前面,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吧。老客人不需要看菜单也知道吃什么,新来的客人不知道怎么点菜,所以才把最优质的放在菜单的最前面,做互联网产品也是一样的。
想了解更多运营知识?
扫码添加运营指南官方增长官微信免费获取!